8个月9篇CNS,Bio X Cell新晋顶流之CSF-1R抗体(上)-技术前沿-资讯-生物在线

8个月9篇CNS,Bio X Cell新晋顶流之CSF-1R抗体(上)

作者:欣博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暂无发布时间 (访问量:1660)

Bio X Cell以高品质功能级抗体享誉全球。CiteAb网站显示,其CSF-1R抗体已经有120多篇文献引用。更重要的是,今年前8个月有9篇见刊的Nature、Science、Cell主刊论文,可谓是新晋顶流。

 

2025年至今引用Bio X Cell CSF-1R抗体的部分论文:

CSF-1R抗体的部分论文

 

CSF-1R简介

集落刺激因子-1受体(Colony-stimulating factor 1 receptor,CSF-1R)又称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(M-CSFR)或CD115,属于III型受体酪氨酸激酶(RTK)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(Platelet-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,PDGFR)家族。

CSF-1R的天然配体包括细胞因子CSF-1和IL-34。当CSF-1R的胞外域与配体结合,会诱导其二聚化和胞质酪氨酸残基自磷酸化,触发下游复杂信号级联,导致多个基因的激活和抑制。CSF-1R介导的信号途径调节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群体包括小胶质细胞的存活、增殖和分化。

CSF-1R在多种肿瘤和神经疾病中异常表达,成为多种实体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、神经炎症疾病的热门靶点[1,2]

CSF-1R抑制剂作用机制示意图

CSF-1R抑制剂作用机制示意图[1]

 

CSF-1R抑制剂临床进展

临床上的CSF-1R抑制剂主要有两类,小分子抑制剂和人源化单克隆抗体,两种策略均已有药物获批上市,适应症主要集中在腱鞘巨细胞瘤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,还有多个针对实体瘤、神经退行性疾病、神经炎症疾病的临床阶段在研药物。

CSF-1R抑制剂作为单药使用时往往疗效有限,但与免疫治疗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时,疗效能够显著提升。另外,小分子抑制剂往往存在多靶点效应,比如第一三共的Pexidartinib在抑制CSF-1R的同时也抑制KIT和FLT3,如何优化结构提高选择性是新药研发的重要方向。此前EMA出于对肝毒性的顾虑拒绝了Pexidartinib治疗腱鞘巨细胞瘤在欧洲的上市申请。

 

以CSF-1R为靶点的已获批和临床阶段药物(含联合疗法):

以CSF-1R为靶点的已获批和临床阶段药物

 

功能性抗体助力CSF-1R研究

而在基础研究端,CSF-1R相关的研究同样火热。Bio X Cell提供三种小鼠CSF-1R功能抗体,InVivoMAb anti-mouse CSF-1R(#BE0213)和InVivoPlus anti-mouse CSF-1R(#BP0213),均为克隆AFS98,以及在此克隆基础上的重组抗体RecombiMAb anti-mouse CSF-1R(#CP131),均延续Bio X Cell抗体一贯的高纯度、低内毒素、无叠氮,适用于包括体内应用在内的各类功能实验。同时,Bio X Cell也提供小鼠CSF-1抗体(#BE0204)。

在小鼠体内,单核/巨噬细胞、腹膜腔渗出细胞、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、经典树突状细胞以及破骨细胞均表达CSF-1R。Bio X Cell CSF-1R抗体常用于在小鼠体内阻断CSF-1R信号并清除巨噬细胞,就让我们跟着顶刊来学习CSF-1R抗体的应用吧,本期推文先来看非肿瘤领域的案例。

 

疫苗加强针怎么打?同侧接种更有效

打加强针的时候你还记得第一剂疫苗打在哪儿吗?加强针你会选择打同一边还是换条胳膊?6月的Cell文献利用小鼠模型研究了这个问题,并通过志愿者实验验证了切实可行的指导,同侧接种加强针更有效[3]

疫苗加强针怎么打

研究团队发现,在初次接种部位的引流淋巴结(dLN)中,驻留的记忆B细胞(Bmen)更倾向于重新进入次级生发中心(GC),产生亲和力更强、更广谱的中和抗体。而在对侧的非引流淋巴结中,Bmem更倾向于快速分化为浆细胞,不再参与亲和成熟过程。

这种位置依赖的Bmem反应高度依赖于一类巨噬细胞,CD169+被膜下窦巨噬细胞(SSM)。研究者使用Bio X Cell的抗体阻断CSF-1R信号(腹腔注射400μg,两次注射间隔4天),显著消除dLN中的SSM,导致Bmem脱离被膜下窦、迁移模式改变。而在增强免疫之前清除SSM导致增强后dLN中的抗原特异性B细胞和GC B细胞急剧减少。这些数据表明,dLN中的SSM通过CSF-1R维持其结构与功能,同时控制Bmem的增殖和命运选择。

免疫增强前用CSF-1R抗体清除SSM

免疫增强前用CSF-1R抗体清除SSM,导致dLN中抗原特异性B细胞总数减少约80倍,GC B细胞减少90倍

 

敌友难分?神经侵袭vs神经保护

寨卡病毒(ZIKV)可以通过母婴传播,导致胎儿神经系统感染和小头畸形。而小胶质细胞是脑实质中最早出现的免疫细胞,来源于卵黄囊的CSF-1R+原始巨噬细胞。2024年底的这篇Cell文献研究了胎儿单核吞噬细胞在先天性ZIKV感染中的作用[4]

神经侵袭vs神经保护

 

其中,使用#BE0213(对照组用#BE0089)在E5.5和E6.5时腹腔注射母体,每次3mg,再于E7.5时腹腔注射接种ZIKV,E10.5时流式验证胎儿小胶质细胞被有效清除,且几乎完全阻断胎儿病毒感染(不影响胎盘、胚外膜中的病毒),提示原始巨噬细胞是病毒母婴传播的“特洛伊木马”。

相反,如果绕过原始巨噬细胞,直接将病毒接种到胎儿脑室内,CSF-1R抗体处理的小鼠脑组织中病毒反而增加,表明脑驻留小胶质细胞在ZIKV感染中的保护作用,与其前体原始巨噬细胞在ZIKV传播中的作用形成对比。这一结论也在小鼠遗传模型和人脑类器官中得到了验证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这篇文献的流式检测也是用Bio X Cell CSF-1R抗体做的间接标记。

原始巨噬细胞参与神经侵袭(第一行)

在先天性ZIKV感染中,原始巨噬细胞参与神经侵袭(第一行),而胎儿脑内小胶质细胞发挥神经保护作用(第二行)

 

不干不净,预防糖尿病

胰腺β细胞在子宫内分化,并在出生后早期迅速增殖扩张,这与微生物群的多样化发展相伴发生。3月的Science论文报道了新生儿关键时间窗口,在此期间如果缺少特定微生物的暂时富集,会导致β细胞发育受损,以及伴随终身的代谢影响。

研究团队发现宿主对不同微生物的感知和传导同样存在多样性,随后将研究聚焦于一种特定共生真菌,Candida Dubliniensis(都柏林念珠菌),发现其通过独特的细胞壁成分,以依赖巨噬细胞的方式促进胰岛发育[5]

不干不净,预防糖尿病

 

为了探究巨噬细胞是否为β细胞增殖所必需,作者采用了三种常用的巨噬细胞清除策略相互验证:氯膦酸脂质体、Fas诱导巨噬细胞凋亡(MaFIA)转基因小鼠模型和CSF-1R抗体体内清除。其中使用Bio X Cell的CSF-1R抗体在C. dubliniensis定植的小鼠中,三次注射(600μg/次,P7、P10、P13)精准靶向巨噬细胞,显著降低小鼠β细胞质量。

相比化学清除或遗传模型,CSF-1R抗体具有特异性高、操作简便、可重复性强的优势,与另外两种策略互为补充。

氯膦酸脂质体和CSF-1R抗体处理均能消除C. dubliniensis的促β细胞增殖效应

氯膦酸脂质体和CSF-1R抗体处理均能消除C. dubliniensis的促β细胞增殖效应

 

未完待续

 

参考文献:

  1. El-Gamal, MI, et al (2018) Recent advances of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-1 receptor (CSF-1R) kinase and its inhibitors. J Med Chem. 61(13):5450-5466. doi: 10.1021/acs. jmedchem.7b00873.

  2. Peng, L, et al (2025) Recent advances in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-1 receptor (CSF1R) inhibitors. Biochem Pharmacol. 242: 117187. doi: 10.1016/j.bcp.2025.117187. 2209-2219. 

  3. Dhenni, R, et al (2025) Macrophages direct location-dependent recall of B cell memory to vaccination. Cell. 188(13):3477-3496. doi: 10.1016/j.cell.2025.04.005. 

  4. Abdelbasset, M, et al (2024) Differential contributions of fetal mononuclear phagocytes to Zika virus neuroinvasion versus neuroprotection during congenital infection. Cell. 187(26):7511-7532. doi: 10.1016/ j.cell.2024.10.028.

  5. Hill, JH, et al (2025) Neonatal fungi promote lifelong metabolic health through macrophage-dependent β cell development. Science. 387(6738):eadn0953. doi: 10.1126/science. adn0953. 

Bio X Cell,赋能每一次科学探索。
Bio X Cell

更多产品详情,请联系Bio X Cell授权代理商欣博盛生物

全国服务热线: 4006-800-892    邮箱: market@neobioscience.com

深圳: 0755-26755892   北京: 010-88594029   

上海: 021-34613729   广州: 020-87615159

欣博盛代理品牌官网:www.nbs-bio.com

欣博盛品牌官网:www.neobioscience.net

欣博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商家主页

地 址: 深圳福田区梅华路105号多丽工业区科技楼605

联系人: Miss Yao

电 话: 0755-26755892(深圳) 010-88594029(北京) 021-34613729(上海) 020-87615159 (广州)

传 真: 0755-26755877

Email:market@neobioscience.com

相关咨询
ADVERTISEMENT